1. 滴定法
2. 高效液相色谱法
案例一、HPLC法使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Aq-C18色谱柱分离9种有机酸[1]
待测物: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乙酸、马来酸、柠檬酸、富马酸、琥珀酸
色谱柱Agilent Poroshell 120 Aq-C18, 4.6×100 mm, 2.7μm
流动相1:0.1%磷酸水溶液/甲醇(97.5%:2.5%)
流动相2:50mM磷酸二氢钠水溶液(pH2.5)/甲醇(99%:1%)
柱温:25℃
流速:1.0ml/min
波长:210nm
进样体积:1μl
色谱柱Waters HSS T3, 4.6×150 mm, 5μm
流动相:20mM磷酸二氢钠水溶液(pH2.7)
柱温:35℃
流速:0.5ml/min
波长:210nm
进样体积:10μl
案例三、HPLC/MS法使用Agilent Hi‑Plex色谱柱分离13种有机酸[7]
色谱柱Agilent Hi‑Plex, 4.6×250 mm, 8μm
流动相:0.01%甲酸水溶液/乙腈 80:20
柱温:50℃
流速:0.2ml/min
进样体积:10μl
检测器参数ESI源
干燥气流速:12L/min
干燥气温度:200℃
雾化器压力:50psi
毛细管电压:3000V
模式:负离子模式
采集参数:SIM模式
3. 气相色谱法(GC)
对于不挥发的有机酸通常需采用衍生化反应,增加了样品前处理的复杂程度,同时衍生化过程能否稳定的转化也是影响检测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另外传统的气相色谱柱的固定相因易与有机酸相互作用,易导致峰拖尾或分离度变差,因此建议选择超高惰性的色谱柱,可采用直接进样方式来分离该类化合物,如Agilent DB-624UI。
色谱柱:Agilent J&W DB-624UI,30 m × 0.25 mm,1.4 μm
载气:氢气,3ml/min,恒流
柱温箱:70 °C,保持1 min,然后以20 °C/min 升至260 °C
进样口温度:250℃
进样量:1μl,分流比1:200
FID:260℃
案例二、使用Agilent J&W DB-FFAP色谱柱分离20多种有机酸[11]
色谱柱:Agilent J&W DB-FFAP,30 m × 0.25 mm,0.25μm
载气:氦气,42cm/s,恒流
柱温箱:120 °C,保持2 min,然后以5°C/min 升至140 °C,保持3 min,然后以20°C/min 升至250 °C,保持10min
进样口温度:280℃
进样量:1μl,分流比50:1
FID:280℃
4. 离子色谱法(IC)
离子色谱法分离原理是利用不同待测离子对固定相离子交换能力的差别来实现分离。离子色谱法同样具备色谱法的重现性和准确性好的优点,也能够实现多种组分的分离,且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同样适用于有机酸的分离。但离子色谱流动相及淋洗液均为含水体系,虽然某些仪器和色谱柱可耐受一定比例的有机相,但对于水溶性较差的待测物,仍显示出一定局限性。
典型分析方法案例
案例一、使用:Dionex Ion Pac AS11色谱柱分离13种有机酸[13]
色谱柱:Dionex Ion Pac AS11-HC,4mm × 250 mm
保护住:Dionex Ion Pac AS11-HC,4mm × 50 mm
流速:1.5ml/min
流动相:KOH淋洗液
检测器:电导检测器
进样量:125μl
梯度洗脱
5. 毛细管电泳法(CE)
毛细管电泳是利用各组分之间的淌度及分配行为的差异实现组分分离,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实验成本低、样品和试剂耗量少、操作简便等优点。但相比于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检测方法,重现性较差、定量分析结果不够准确。目前该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或中药有机酸的分析,化学药学研究中使用相对较少。
案例一、使用Beckman Coulter P/ACE MQD毛细管电泳系统分离5种有机酸[14]
Beckman Coulter P/ACE MQD毛细管电泳系统
毛细管:Beckman Coulter未涂层50μm×60cm
缓冲溶液:10mmol/L(含0.5mmol/LCTAB)的硼砂作为缓冲液(pH10.5)
分离电压:-20kV
进样压力:1.0psi
进样时间:10s
波长:214nm